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34篇
  免费   10121篇
  国内免费   7033篇
电工技术   7476篇
综合类   9253篇
化学工业   10103篇
金属工艺   5603篇
机械仪表   6095篇
建筑科学   6400篇
矿业工程   3292篇
能源动力   2172篇
轻工业   9541篇
水利工程   2831篇
石油天然气   2750篇
武器工业   1187篇
无线电   87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11篇
冶金工业   3139篇
原子能技术   1492篇
自动化技术   12166篇
  2024年   259篇
  2023年   1300篇
  2022年   3220篇
  2021年   4107篇
  2020年   2906篇
  2019年   2043篇
  2018年   2196篇
  2017年   2415篇
  2016年   2137篇
  2015年   3576篇
  2014年   4566篇
  2013年   5412篇
  2012年   6947篇
  2011年   7275篇
  2010年   6834篇
  2009年   6799篇
  2008年   7088篇
  2007年   6902篇
  2006年   5775篇
  2005年   4713篇
  2004年   3377篇
  2003年   2239篇
  2002年   2125篇
  2001年   1916篇
  2000年   1474篇
  1999年   528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12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Bauxite residue, a highly saline solid waste produced from digestion of bauxite for alumina production, is hazardou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restricts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in bauxite residue disposal areas. A novel water leaching process proposed he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migration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aline ions in bauxite resid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leach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salinity of bauxite residue, leaching both saline cations Na+, K+, Ca2+ and anions CO2?3, SO2?4, HCO?3. Na+ and K+ migrated from 40–50 to 20–30 cm of the column, presenting a high migration capacity. The migration capacity of Ca2+ was lower and accumulated at 30–40 cm of the column. CO2?3 initially distributed at 20–30 cm of the column, subsequently transported to 30–40 cm of the column, and finally returned to 20–30 cm of the column along with evaporation. SO2?4 was originally distributed at 40–50 cm, but finally migrated to 20–30 cm of the column. Nevertheless, HCO?3 remain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and its migratory was less affected by evaporation.  相似文献   
42.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阿尔泰金莲花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研究了阿尔泰金莲花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考察了阿尔泰金莲花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产酸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测定阿尔泰金莲花提取物、牡荆素、荭草苷、抗坏血酸(VC)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_2的清除率来评价阿尔泰金莲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阿尔泰金莲花提取物的MIC为12.5 mg·mL~(-1),MBC为25 mg·mL~(-1);阿尔泰金莲花提取物浓度越大,对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就越强;当阿尔泰金莲花提取物浓度在1/8MIC~MIC范围内时,随着阿尔泰金莲花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培养18 h后菌悬液的ΔpH值越小,LDH活性也越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尔泰金莲花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_2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初步探讨其抑菌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LDH活性从而抑制变异链球菌产酸,影响其代谢及生长。  相似文献   
43.
针对现有电动阀门控制系统可嵌入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网络化、多通道、开度型阀门嵌入式控制系统。其中,上位机主要用于下达各阀门开度等控制指令并同时监测其工作状态,而下位机采用双MCU架构,主MCU用于控制各阀门的开度大小,从MCU负责采集开度反馈电流以实现闭环控制。下位机采用了模糊PID算法进行控制参数的动态整定,可满足阀门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精度要求,并通过OLED屏显示各通道阀门的实际开度值。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稳定,能实现对多通道开度阀的精准控制,控制精度在0.6%以内,并支持远程上位机控制和现地控制等多种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44.
采用电涡流传感器建立一套浮环密封上浮性能试验方法,该方法可定量地判断浮环密封临界浮起转速,精确地测量浮环密封中密封环的上浮量,并通过计算得到密封环偏心率随转速变化曲线。利用该方法开展某航空发动机浮环密封不同工况条件下上浮性能试验研究,上浮量测量结果与实际位移偏差满足工程测试精度,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上浮量测量结果与实际位移基本一致,浮环密封上浮性能与密封件两边压差、介质等因素有关;浮环密封正常工作时密封环会与壳体端面产生微动磨损,浮环密封设计时需要考虑微动磨损对浮环密封性能及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以某电站封闭母线工频交流耐压为例,根据带防冲击保护电容器的离相式封闭母线(IPB)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该工频交流耐压补偿试验装置的相关参数计算、选型等重点环节,有效解决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石油酸是原油和馏分油中普遍存在的腐蚀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环烷酸并且含量可以高达90%以上。环烷酸具有羧酸的所有化学性质,所以常常造成严重的腐蚀,从而影响原油加工设备及油品使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高酸原油产量的逐渐增加,高原油及各种高酸值馏分油所带来的腐蚀与产品质量问题显得愈发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经济高效的脱酸技术与工艺路线。本文较为全面而详细地总结并评述了国内外原油及油品的各种脱酸技术方法。分析表明:目前所报道的各类脱酸工艺较多,其中工业应用的加氢脱酸效果虽好但是成本较高,而其他大多数脱酸方法都存在较多的缺点或不足,因此探寻一种绿色环保、经济高效并且具有较好普适性的油品脱酸工艺显得非常迫切而必要。酯化法脱酸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后继处理,几乎可以降低所有的高酸值原油和油品(轻质、重质馏分油以及渣油)的酸值,为原料油的进一步加工提供了方便。酯化脱酸工艺的关键在于高效催化剂的选择,而目前的催化酯化体系虽然脱酸率较高,但仍存在着反应时间较长的不足,相信通过反应过程强化等手段解决该问题以后,催化酯化脱酸工艺会被很快投入到原油及油品的脱酸实际工业生产中去。  相似文献   
47.
针对管道布局、最大允许能耗给定条件下快速热循环注塑成形(RHCM)注塑模具型腔表面快速均匀加热的问题,提出以单根加热棒热流密度为设计变量,以模具型腔表面升温效率和温度分布均匀性为目标,结合有限元模拟、响应面设计以及多目标粒子群优化技术来优化RHCM模具电加热系统。与优化前相比,加热系统优化后,模具型腔表面最大温差降低63.4%,加热系统总能耗降低9%。对比了不同注塑成形工艺条件下成形的平板塑件表面质量,结果表明,相对传统注塑成形(CIM)工艺,RHCM工艺将制品表面粗糙度Ra从320 nm降低到118 nm,并有效抑制了制品表面熔接痕、缩痕等缺陷;发现制品表面粗糙度与型腔表面对应点温度成负相关,说明优化后的型腔表面温度分布更有利于提升制品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48.
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安全管理构建中更加注重全过程管理机制的构建,以及危险源下的精准安全管控。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之下,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盲点多、效率低,不利于全过程安全管理的高效实施。文章立足水利工程的危险辨识,分析了水利工程危险源全过程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强化危险源精准辨识、构建危险源动态管理机制、优化危险源评价工作、加快危险源信息库建设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危险源下水利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9.
强金凤  黎广  李涛  唐帆  蒋水金 《橡胶科技》2020,18(12):0675-0677
概述了国内外废橡胶回收利用情况。介绍了原型利用、废旧轮胎翻新、生产再生橡胶、生产硫化胶粉、热分解和热能利用6种对废橡胶的回收再利用方法,指出开发绿色回收工艺,高效、合理利用废旧橡胶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0.
王彦  左宁  姜媛媛  陈芳媛 《化工进展》2020,39(4):1539-1549
污泥生物炭中氮硫元素含量高,其氮硫行为和环境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以富碳生物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碳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为和功效,而对氮硫元素的作用关注不够。本文从原始污泥基本性质到其热解过程,再到生物炭的老化,逐步对污泥生物炭整个生命周期内氮硫的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应注重开展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生物炭中氮硫元素固定、释放及与之关联的环境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分析表明,污泥中氮元素含量普遍高于硫元素,且热解过程中氮比硫更容易转移至气相产物。氮硫元素随热解温度的增加,在三相产物中的分配都是炭中持续减少,油中先增后减,气中一直增加。高温(>800℃)条件下,气相中的氮含量高于固相,而硫元素则仍然主要存在于固相中。污泥生物炭老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表明,污泥生物炭氮硫元素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及其温室效应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